PU发泡知识
联系方式
-
公司:广东聚氨酯PU发泡公司
联系人:李经理
电话:13829948518
网址:www.doohon.com
邮箱:509646690@qq.com
地址:广东东莞石排镇中坑村中新工业园
聚氨酯硬泡就是闭孔的吗?聚氨酯软泡就是开孔的吗?
来源:PU发泡专家 发布时间:2025-07-02
点击数:
一、常规认知:硬泡以闭孔为主,软泡以开孔为主
(一)硬质聚氨酯泡沫(硬泡)
-
闭孔率≥90%:
硬泡密度较高(30-100 kg/m³),发泡过程中体系黏度快速增加,气泡壁在固化前难以破裂,形成独立封闭的孔隙。闭孔结构是其保温性能优异的核心原因(如建筑保温板、冷库隔热层)。
(二)软质聚氨酯泡沫(软泡)
-
开孔率≥80%:
软泡密度较低(10-40 kg/m³),发泡时体系黏度低,气泡壁在固化后易破裂连通,形成开孔结构。开孔特性使其具备弹性和透气性(如沙发坐垫、隔音材料)。
二、孔隙结构的形成机理
(一)硬泡闭孔的成因
-
高反应速率与黏度:
硬泡配方中多异氰酸酯(如 MDI)比例高,与多元醇反应剧烈,凝胶速度快,气泡尚未破裂就被固化的聚合物网络固定,形成闭孔。 -
低水量与物理发泡剂:
硬泡常使用氟利昂、戊烷等物理发泡剂,气泡膨胀均匀,不易破裂;而水用量少(仅 0.5-2 份),产生的 CO₂气体量少,气泡尺寸小。
(二)软泡开孔的成因
-
低反应速率与黏度:
软泡以 TDI 为主,反应温和,凝胶速度慢,气泡壁在固化后仍可因表面张力破裂,形成连通孔隙。 -
高水量与化学发泡:
软泡水用量较高(3-8 份),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 CO₂气体,气泡膨胀力大,破裂后形成开孔(如床垫用软泡)。
三、例外情况:非典型孔隙结构
(一)开孔型硬泡
-
应用场景:
某些特殊硬泡(如吸音用硬质泡沫)通过调整配方(增加硅油类开孔剂、提高水用量),使闭孔率降至 70% 以下,形成开孔结构,兼顾硬度与吸音性能(如剧院墙面装饰板)。 -
技术要点:
开孔剂破坏气泡壁表面张力,使固化后的气泡破裂连通,同时保持聚合物网络的刚性。
(二)闭孔型软泡
-
特殊产品:
部分软泡(如防水缓冲材料)通过控制发泡工艺(低温发泡、限制气泡膨胀),可使闭孔率达到 60%-70%,兼具弹性与低吸水性(如汽车密封胶条)。 -
与常规软泡的区别:
密度略高(25-40 kg/m³),弹性稍弱,但防水性能显著提升(吸水率<5%)。
四、如何快速判断孔隙结构?
-
物理观察:
- 硬泡:切开后截面光滑,气泡呈独立蜂窝状,肉眼难见连通孔;
- 软泡:截面呈海绵状,手指按压后孔隙明显张开,透气感强。
-
吸水性测试:
- 闭孔材料:浸入水中 30 分钟,重量增加<1%;
- 开孔材料:重量增加>5%(水渗入连通孔隙)。
-
导热系数检测:
- 闭孔硬泡:λ≤0.035 W/(m・K);
- 开孔软泡:λ≥0.040 W/(m・K)。
五、总结:硬度与孔隙结构的关联性
- 多数情况成立:硬泡以闭孔为主(保温 / 承重),软泡以开孔为主(缓冲 / 透气);
- 例外需看配方:通过添加助剂或调整工艺,硬泡可开孔,软泡可闭孔,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设计;
- 核心逻辑:孔隙结构由发泡时的反应速率、黏度、发泡剂类型共同决定,硬度仅为宏观表现之一。
提示:您的Flash Player版本过低,请点此进行网页播放器升级!
分享到:
上一篇:聚氨酯硬质发泡和软质发泡保温性能优劣势对比
下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